4月23日,常州嘉泽镇南庄村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实践活动。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基础部策划的“美育浸润——嘉泽镇・南庄时光”主题活动在此展开,26名中外学生(含6名留学生)在美育教师团队的带领下,以画笔描绘乡村生态,以非遗刻纸对话传统文化,在“自然为纸,文化为墨”的沉浸式体验中,书写了美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。
生态写生:在田园诗画中捕捉自然之美
活动以“奔赴自然”为主线,将南庄村的“花间”“水间”“田野”三大生态区域转化为天然课堂。学生们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江南水乡的韵味。北欧的极简线条与东方的写意笔法相互碰撞,浓烈的色彩与水墨留白相映成趣。数字媒体专业的秦同学感慨:“坐在草地上作画,泥土和青草的香气扑面而来,终于理解了‘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’的含义。”
非遗传承:在纸间刀痕中绽放传统美学
非遗展示区成为文化交流的窗口。活动中,非遗“套色刻纸”技艺吸引了众多目光。教师从扇面构图讲到色彩搭配,将传统纸艺的技法拆解为生动的美学语言。学生们创作的6件刻纸扇面陈列在展台上,牡丹纹样与现代几何图形交织,梅兰竹菊题材被赋予新的表达方式。留学生米萨手持刻有传统纹样的扇面,赞叹道:“中国刻纸就像立体的诗,刀痕里藏着以简驭繁的智慧。”非遗工艺不仅传递了文化精髓,也成为跨越语言的艺术桥梁。
文明实践:在细节坚守中传递生态理念
在创作过程中,学生们始终秉持环保理念。画笔在画布上挥洒,却未留下一片垃圾。活动结束后,画具归位、场地整洁,画中的风景与现实中的自然相得益彰。这种自觉的环保意识,让艺术创作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。
文化融合:在艺术对话中构筑共通语境
教师团队在指导中融入跨文化视角,既讲解宋代绘画的“以形写神”,又对比印象派的光影表现;既示范传统刻纸的“阴阳刻”技法,又引入现代构成原理。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方法,让美育课堂成为多元文化对话的平台。
此次美育实践不仅让学生们在观察中提升审美能力,在创作中深化文化认同,更探索出“美育+生态+乡村振兴”的创新模式。未来,学生们的艺术作品有望转化为文创产品,写生基地或将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。美育正以温润之力,为传统村落注入文化创新动能,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振兴新图景。(图/马广骥 文/周丽洁 视频/李学磊 复审/李小乐 终审/倪焕敏)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我校顺利完成2025年春学期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